——春夏季好发的小儿传染病
每年开春到夏初,正是小儿各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时候,尤其是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、手足口病等最容易在学龄前儿童中流行。下面着重介绍一些有关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知识。
水 痘
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,常见于2~10岁儿童,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特别是在春夏季更多见。
水痘的病原是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,存在于患者的血液、疱疹的浆液和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中。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,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、体液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均有可能被传染。患过水痘的人一般可持久免疫。
水痘的主要症状
从接触病人到发病可有10~21天的潜伏期。发疹前1~2天可有轻微发烧、不适、食欲欠佳等前期症状。
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部,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,呈向心性分布,即躯干多,面部、四肢较少。
初起皮疹为红色小丘疹,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,周围绕以红晕。水疱初呈清澈的水珠状,壁薄易破,伴有瘙痒,经2~3天后干燥结痂,以后痂脱而愈,一般不留疤痕。在发病3~5天内,皮疹陆续分批发生,故同时可见丘疹、水疱、结痂等不同暑期的皮损,病程约2~3周。口腔、眼结膜、咽部、外阴等粘膜也可发生疱疹,常因粘膜溃疡而疼痛。
水痘的并发症
水痘为自限性疾病,一般10日左右可自愈。大多数患儿不会引起并发症,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水痘肺炎、水痘脑炎、心肌炎等症。并发症一般在出疹后1周左右发生。
值得一提的是,某些正在服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龙、地塞米松等的患儿,一旦患上水痘,后果将非常严重,极容易发生病毒播散性肺炎或脑炎,甚至导致死亡。因此,这类病人应重点加以保护。
一、水痘患儿的护理
患儿一旦患了水痘应马上隔离,在痂皮未完全脱落前,不应去幼儿园或上学,也不要去公共场所。无并发症者,只需在家治疗护理。
二、饮食要清淡,易消化,富含维生素,如:米汤、面汤、新鲜果汁等。多饮温开水。不吃辛辣、有刺激性的食物。隔离期内,孩子应多卧床休息。
三、水痘无特效治疗方法,主要是对症治疗。重症或有免疫功能缺损或在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,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,如阿昔洛韦等,以减轻症状,缩短病程。
四、注意皮肤的护理,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,如炉甘石洗剂。指甲要及时剪短,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。若疱疹已破,可涂1%紫药水,有收敛作用。继发细菌感染的可局部涂金霉素软膏。用温水洗澡清洁皮肤,以减少感染危险,但水温不要过热。勤换内衣内裤,衣服应宽松为好,以免刺激皮肤,加重瘙痒。
五、对婴儿或比较好动的孩子,可以保护性地用消毒的纱布包裹或固定双手,以防抓破皮肤。避免用手揉眼,以免病毒感染角膜,留下疤痕,影响视力。
六、水痘发病初期会伴有发热,一般无需用退热药。切记:水痘患儿不能服用阿斯匹林,以免诱发肝脂肪变性脑病,即雷氏综合征,此病会导致死亡。
七、避免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(包括软膏),因激素可使病毒在体内增殖和扩散,使病情恶化。
八、一旦发现肺炎、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,应立即去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水痘的预防
一、水痘传染性很强,病人是主要传染源,与之接触的儿童约有90%会发病。而且从发病前一开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,此病均有传染性。因此对患儿要采取隔离措施,直到疱疹全部结痂,或出疹后7日为止。
二、与水痘患者接触的儿童,应密切观察2~3周。因感染病毒后不是立刻发病,一般要经14~17天的潜伏期,长者可达3周。
三、幼儿园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教室及卧室。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四、对高危人群,如应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接触者,一旦接触过水痘病人,要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,以减少发病和减轻病情。
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,简称“流腮”,俗称“猪头风”,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唾液腺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很强,经常在幼儿园、小学引起暴发流行。病毒可以通过接触、飞沫等途径传染,春天发病较多。患病一次后,通常可获得终生免疫。
流腮的主要症状
感染腮腺炎病毒后,要经过8~28天潜伏期。在发病初期的3~5天,可有发热、乏力、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。然后,患儿的唾液腺开始肿大,常受影响的是腮腺,也可累及颌下腺和舌下腺。
大多数以耳根周围(腮腺部位)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,腮腺肿胀多为双侧,往往先是一侧,1~2天后另一侧也肿大;也可能两侧腮腺同时肿大。由于张嘴或咀嚼时疼痛加剧,所以患儿不愿吃饭。颌下腺、舌下腺受累时,可表现为两颌下或舌下部肿胀和疼痛。腮腺肿大一般在2~3天达到高峰,持续4~5天后开始逐渐消退,1~2周后完全消退。
虽然大多数患儿能完全康复,但也有少数儿童患病后又可能引起睾丸炎、脑炎、胰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较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并发症,因此不能掉以轻心。
流腮的主要并发症
1、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
常发生在腮腺肿胀前6天开肿胀后2周内,表现为高热不退、头痛、呕吐、颈部发硬、嗜睡、抽风等神经症状。
2、睾丸炎或卵巢炎
睾丸炎常发生在腮腺肿胀后的1周左右。表现为高热、寒战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,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并伴有疼痛。以一侧受累居多,若是两侧受累则可能会妨碍今后的生育,导致不育症。卵巢炎很少见,表现有下腹痛、腰痛等症状,有可能造成不孕症。
3、病毒性心肌炎
患儿可有呼吸困难、心慌、胸闷等表现。也可能出现乏力,运动后劳累等明显缺氧症状。多在发病一周左右发生。心电图显示心律过快,心肌酶谱提示心肌损害。
流腮的治疗和护理
1、一旦发病,患儿应及时隔离,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。卧床休息,多饮开水,饮食宜软、易消化,避免酸辣刺激性食物,注意口腔清洁,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,室内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。
2、腮腺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,抗生素对本病无效。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病毒药物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3、中药治疗,可用一些清热解毒、散结消肿的中药,如用板蓝根、夏枯草、蒲公英等煎水服用,可同时用如意金黄散、紫金锭等外敷,每天1~2次,有助于减轻疼痛,消除肿胀。
4、高热时,可服用退热药或采用物理方法降温。腮腺肿胀的早期,为减轻疼痛,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。
5、注意观察并发症,如果并发睾丸炎,应该加长卧床休息时间,睾丸疼痛时可在局部放置冰袋。出现高热、头痛、嗜睡等较重表现时,可能是并发脑炎,应及时去医院住院治疗。
流腮的预防策略
一、一旦发病要尽快隔离,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,才可以解除隔离。
二、未发病儿童一旦接触了患者,应该检疫21天,此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发热、腮腺肿大及疼痛等症状。
三、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宝宝,在流行季节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场所,避免与腮腺炎患儿接触。
四、接种流腮疫苗,会对儿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,是最佳的预防方法。目前,多采用麻疹、风疹和腮腺炎混合疫苗(MMR疫苗),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6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