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群友们一起读《失控——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》,从大家的读书笔记中发现,我们成人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。按理说,成人阅读什么、阅读水平如何、存在哪些问题,都是很私人的事儿,我没资格评头品足。可是,成人阅读中的这些问题,却直接会影响到我们回家带孩子亲子阅读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。

首先来看近期大家读书笔记中我发现的几个问题——我专门捡会影响亲子阅读的问题,其他的忽略。
①挑书。很多同学说,如果不是一起读,这辈子都不会买这本书。因为一看就不是自己喜欢的,也从来没读过这类书。
②刚读几页,啃不下去了,就想放弃。
③对于不会的词,不知道哪些是可以跳过,哪些是不能跳过的。
——时间和篇幅关系,本文只写这三点。下面,我就这三个问题,会对我们亲子阅读有怎么样的影响,逐一展开来讲。
①挑书。就目前国人阅读来看,成人阅读,除了相关考试之外,大多属于消遣:小说、杂志、报纸等。对于这类阅读,捡自己喜欢的读,无可厚非。
可是,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:阅读≠消遣(虽然可以达到消遣的目的)。阅读,更重要的是借助书本学习——不仅仅是考试需要的学习,而是书本能帮助我们与古今中外接通往来,让我们看到古今中外的人们,怎么处理他们当初的问题,而我们以此为鉴,学习处理我们当下的问题。
所以,事实上,我们更多时候需要读的,不止是我们喜欢读的、打着瞌睡就能读懂的书。而是需要一边读,一边试着理解,一边思考的书。
如果我们成人不懂究竟什么是阅读,给孩子选书的时候,往往就会戴着“有色眼镜”,比如,给男孩们选“车”、“冒险”之类的绘本,给女孩们选“公主”之类的绘本。
育儿中有一句话:孩子是怎么养怎么长的,喂什么吃什么。就是说,孩子最初应该是并不会挑书的,至少四五岁之前,不会刻意挑书——卡卡到现在也不挑书。
挑书,都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,根据孩子性别有意无意给“教会”的。
但是,上学之后,学校各科课本是不分男孩版和女孩版的。
②刚读几页,啃不下去,就想放弃。
因为上面说了,阅读≠消遣。当我们想借助书本学习的时候,我们选择的书本,往往会高于我们的理解力——如果所读书本是我们打着瞌睡就能看懂的,那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。
阅读,是什么?
阅读是我们从一本书中发现问题,然后借助阅读,从书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。
根据这个概念,拿起一本书,读几页,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,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,也是阅读所必需的。
如果这时候就放弃,那就等于我们放弃了这次学习过程。
我们做家长的,都希望孩子能知难而上,努力战胜困难。可是,我们自己呢?我们自己这样的读书,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信息?——读不懂就换一本吧,换能读懂的读——那孩子还能读教材了吗?
③对于不会的词,不知道哪些是可以跳过,哪些是不能跳过的。
因为读不懂,我们也要读下去,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:对于读不懂的内容,是跳过?还是必须要弄懂才能往下走?
对于这个问题,不能一概而论。
有一些问题,如果跳过去,直接影响对后文的理解,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力争给弄懂。
也有一些术语,不会影响对后文内容的理解,那就完全可以跳过去。
比如,《失控》中,在致读者的一封信中,有两个词:去中心化方法、众包。这两个词,就属于对后文甚至全书主题的理解有直接影响的,我们很多同学也当成一个问题,留着从后文寻找答案。而这两个词不弄懂,一方面从后文很难找寻答案,另外,直接影响对后文内容的理解。
比如,太空舱,懂不懂都无所谓,我们完全可以不必理会,跳过去就是了。
在亲子阅读中,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:绘本讲读中,有一些图画细节,孩子没有发现,或者有一些文字词汇,孩子不能理解,我们是否需要提醒孩子关注,或者解释给孩子听?
原则是:如果这个细节或者词汇,会影响孩子对后文故事情节的理解,就要提请注意或者给予解释。如果不影响对后文的理解,就不需要提醒或者讲解。——这样可以给孩子再次阅读留有一定的空间,而且,如果解释过多,对孩子把握故事脉络会成为一种干扰